三江會館
清咸豐年間,三江會館原設于蓋平縣,當時三江人士(江蘇、浙江、江西人)遠來經商者多匯于此,后商務活動移至沒溝營(營口)。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由三江同鄉翁曉山等人籌議在江浙公所及咸安堂莊基址改建三江公所(三江會館)。此為在營埠內江浙客幫商戶議事之所在。
其建筑廳房40余間,當時已初具規模,但每屆集會擺宴設度深感憋窄,于民國八年(1919年)該館在埠內二官塘(遺址位于現西市區工人文化宮東側)東北處購地,面積3,600余平方米。該館建成四合院套,院前東西各有門房一座,入院有二道墻分筑兩側,正廳7間為集會議事之用。廳正陽上方呈月牙形狀雕刻"三江會館"四個大字,耀眼醒目。再進入便是西式樓房一棟14間,東西房各3間,樓房后東西廂房各5間,青磚烏瓦整齊排列。
三江會館規模較大。還曾合資開設平安電影院,上映無聲黑白影片。該館不但有舞臺、電影院、大客廳、撞球室、讀書室等,而且還有庭園,其外觀之美不亞于外國人的俱樂部。會館庭園寬闊敞亮,幽雅靜致,花木清華,足以賓客暢敘桑梓情感之地。
館內匾額題聯也多,有分巡天津河間兵備道胡燏芳題聯:雅會集江揚快海上鷗盟來依北塞,德興聚溟渤幸客中燕集同話南幫。又署蓋平縣知事章遠撰云:卅載官遼郡欣看物質文明日異月新成巨構,三江客營埠喜見精神團結統籌合作建宏規。還有營口縣知事陳文學撰聯:偶現宰官身待看滿縣皆花指把灑共邀遼海月,同為羈旅客休道旁人似草登樓閑話秣陵春。此會館,遠近聞名。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日偽將駐扎在大虎山方面的黑龍江暫編警備第一旅調駐營口改稱遼河地區警備司令部,當時的司令部便設在三江會館。
時越多年,三江會館停辦。之后此處曾開辦過增光小學(私立)、平安電影院、新光小、平安小學等。遺址現為營口針織三廠倉庫、宿舍和西市區培智小學校。
如今該會館建筑遺物僅存館前東西兩側門房和院前西部半壁殘垣,其余均已無存。
升平舞臺
當年的"洼坑甸商場"是比較繁雜熱鬧的場所,其中有飯館、窯娼、雜貨鋪、還有影戲,較有影響的便是"升平舞臺"。升平舞臺也稱"升平戲園",人們俗稱"升平"。此舞臺由當時埠內富紳王太平,薛老寶等集資所建。取娛樂升平含義而得名。遺址位于現營口市塑料六廠南車間處。
升平舞臺,座東朝西,尖頂起脊瓦房樓,磚木結構,比較簡陋,占地面積約400平方米。門上方懸有"升平舞臺"四個大字匾額,耀眼醒目。內有座位600多個,分樓上樓下,樓上有包廂,還有正排座和偏座,舞臺上面積達80平方米。
該舞臺主要演評戲。民國十九年(1930年)評劇名角白玉霜、李金順、金菊仙等來營曾在這里演出。其中上演《珍珠衫》等拿手劇目。上座率很高,幾乎場場暴滿。每當演出后許多評劇愛好者,不分男女,不倫老人、青年人都學唱幾口評劇腔調,當時,評劇熱在營口哄動一時。
升平舞臺掌事人幾經更換,至1935年為李香齋。1948年營口解放后升平舞臺便無人管理,樓房歷經風雨剝蝕,不斷受損直至被拆除,其遺跡蕩然無存。如今已是營口市塑料六廠生產車間和成品倉庫用地。現在勝利街道辦事處的升平里,還有升平副食商店名稱均因升平舞臺而起名。
|